这是一次普通的国际飞行,新婚蜜月的夫妇疲惫而幸福的偎依,归来的游子想到了母亲惊喜的眼神,小孩子在父亲的怀里依依呀呀,我想,他们回家路上的心情必定像窗外沉沉的夜一样,安宁、踏实。
时间凝固在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239个家庭开始了惶惶不安的等待,不需多言,所有的聚光灯都对着他们惊惶不安的脸时,我的心里一阵阵的酸楚,这样的时刻,他们怎能耐住一点点的纷纷扬扬,真的告别,准备不好。
电影《少年派》有段台词“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的是来不及好好告别”,真正的告别,也许就是后会无期。毕业的时候,我们打闹着说以后的时间必定会见面的,我也是这样相信过,嘻嘻哈哈的问着情侣们的婚期,说着必定参加之类云云,可没想到过,没有再见,没有去参加婚礼,毕业照的一声“咔嚓”已经是我们最后的相见,我们挥一挥手,什么也带不走。
从小到大,我都不喜欢送别,汽车开动的前一刻看着母亲站定,我背过身不敢去看她,但我能感觉的到她的目光,定定的在我身上,汽车开动时我偷偷看她一眼,她愣愣的样子让我觉得心都被掏空了,只能流眼泪。后来,觉得更狠的告别是在医院,我曾在医院等待过亲人的手术,来来回回的在走廊上走了几十趟,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放,后来发现才过了5分钟。手术过程中医生突然叫我们,身体的血液突然被抽空了一样,嗓子发不出一点声音,现在想来,当时脑中确实一闪而过最坏的念头,可是仅仅触及一瞬就迅速的躲闪,原来,有些东西,从内心深处,我们就无法告别。
中国人太过善良,没有一家媒体就失联客机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能MH370永远的回不来了。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许我们认为给人安慰是自己获得内心平静的最好方式,即使我们心里知道结果是坏的,我们仍愿意用柔软的语言去给人以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人在持续的煽情,大众在消费苦难。到后来,媒体不断向大众肯定MH370遭遇劫机的可能性更大,这样的善良更像是沤在皮肤上的慢性毒药,逐渐深入等待的人的骨髓,不要说当事人的家属了,就连我都在每一天的新闻中,每一天的反反复复中纠结,我难以想象更不愿去想像这239个家庭的心情。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让我觉得给人希望其实是件残忍的事。清醒的绝望不会使人崩溃,茫然仓皇的绝望才会。
这些天,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的悲伤了,我们时刻关注新闻,以无形的姿态陪伴这些失去亲人的陌生人,但,我们无法完整理解他们内心的伤痛,所谓“感同身受”只是一句单纯的安慰,谁能真真切切的知道他们身上和心里有多疼,真的,不必多说什么。
人生越无常,内心越伤感,最残酷的告别,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而我们接受它,却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无法保护自己相依相伴的生命,是因为这个世界太残酷。最近越来越喜欢打电话,漫无目的的说话,没什么事情,只是这样能够确认,我们都在。
我想,从此刻起,我们可以做的是,按时吃饭,好好睡觉,锻炼好身体,珍惜好家人,让生活更加踏实,更加充实,让握在手心里的东西,温暖长存,无关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