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了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的一期节目,是87版《红楼梦》剧组20年后再聚首的情形,由此结识了现实中的“林黛玉”,惊异于陈晓旭在“梦”里与“梦”外的契合。
她讲过,“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去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说林黛玉去演其他角色了”。她和“梦”中的林黛玉一样,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女,她敏感聪慧、文静内向。从小就博览群书,尤其喜欢读红楼,可谓对林黛玉这一角色有很深刻的领悟。后来电视剧正式上映之后,面对有人的质疑,陈晓旭很淡然的说,我出演林黛玉是对书中黛玉角色的再创造,至于我演的究竟如何,我想时间会作出评判。事实证明,她演的很成功,以至于人们一直把她的形象定格成林黛玉。在她之前没有人演过这一角色,之后也没有人超越过她。这不仅是我个人对她的偏爱,也是众多红学大家的评价。
《红楼梦》对于陈晓旭来说,确实是一个梦,一个走不出来的梦。二十年后,她领导的世邦广告公司年营业额高达两亿,但当人问道:你是喜欢别人称呼你世邦广告公司的负责人还是喜欢说你曾今是林黛玉的扮演者?晓旭回答,我还是喜欢别人说我是林黛玉,她说红楼梦给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并且也毫不掩饰的说,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精彩的大千世界,同时又把这扇门给关上了,使我不能在演艺事业上继续下去,我转而寻求另外一条路,却意外的发现它通向更美的远方。的确,晓旭在出演红楼梦之后只演了《家春秋》中的梅表姐,但观众却时时能从中看到黛玉的影子。我想有可能是她不愿用其他角色取代黛玉这一形象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吧,她似乎更愿意沉浸在对这一段红楼岁月的缅怀之中而固执的不愿走出来。之后,晓旭转而投入商界,并通过努力,为自己挣得了一席之地,这就是她所说的更美的远方。
晓旭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在饰演黛玉这一角色,她的不愿忘却与不能释怀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她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感情来演绎黛玉这一角色,连她自己就说,我演林黛玉的时候我的性格很像林黛玉。她如黛玉那般任性、固执己见,批评人不留情面,就在后来她领导世邦广告公司的时候也是如此。她最任性的还是要数后来在她得知自己得了乳腺癌的时候,由于发现的早,如果及时手术便可治愈,但任凭亲人如何劝说,她执意不肯手术,“假如说动手术做化疗能治好,或者是不用这个就死亡,那我选择死亡。”她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心中充满了浪漫,充满了一种美好,而且她的个性里有着一种非常坚定的东西。这恰恰和黛玉像极了,黛玉的小性也好,斤斤计较也好,说白了是在争取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争取自己和大观园里其他姑娘同等尊严的权利。在“梦”里,黛玉活的是自己本真性情的流露,“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不肯向任何俗世的、有违自己本性的东西妥协,所以她总是在生气,总是在计较,只是在那个时代她并无力改变罢了。现实中的晓旭亦是如此,她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她也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即使她获得了成功,收获了名誉,金钱,这些都不能阻止她追求自己心中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当她发现自己通过努力挣来的东西虽然能满足自己和家人物质生活上的需求,却真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家人并没有因此变得快乐起来,自己却变得更加忙碌和烦躁,更加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而爸妈却在不知什么时间开始变得衰老和虚弱,这是她不能接受的。她也会想,人死后会去哪里,能不能和家人相聚,这些也都为她后来遁入空门、修学佛法奠定了基础。
晓旭的早逝,让许多喜欢林妹妹的人哀婉不已。然而这却成为晓旭与黛玉命运最根本上的契合。每每想到这里,都觉得惊惧不已:为何美好如此的易逝?如果晓旭不饰演黛玉是否就会安然终老?“梦”里,黛玉葬花一节,让人唏嘘流涕,她对落花的怜爱、对美好逝去的痛心,感慨“红消香断有谁怜”,更联想到自己寄人篱下、无法预知的命运,“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不禁黯然泪下。谁料想,后来林妹妹竟真如落花那样在盛开的年纪夭亡,梦里如此,梦外亦如是,给人留下无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