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桐柏县的杨老太有四个子女,四个孩子都很孝顺都愿意赡养她,但也正是因为“赡养”问题,一场家庭纠纷却就此展开。
杨老太老伴儿去世后,自己身体每况愈下,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这使得原本姐弟们轮流送饭的养老方式无法再继续进行,可究竟该如何赡养母亲,四人又无法统一意见,矛盾也由此激化越闹越僵。无奈杨老太只得将四子女告上法庭,希望子女们能按照法庭的判决赡养自己。
接到案件后,桐柏县法院法官沙智民首先对杨老太一家进行了走访。他了解到,之所以四人会越闹越僵是因为他们对如何赡养母亲,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困难。
朱某丁平时工作繁忙,他一家又长期生活在外地,无法亲自照顾母亲。而杨老太如今的身体状况需要人全天照顾,因此他主张将母亲送到养老院,费用由四姐弟平摊;而朱某丙却认为将母亲送到养老院是不孝顺的表现,因此他坚持由四姐弟将母亲接到家中轮流照顾;大姐朱某甲对于将母亲接到家中照顾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姐朱某乙一时拿不定主意。
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沙智民知道如果该案件简单地一判了之,杨老太的赡养问题不难解决,难的是让这个家庭恢复以往的和睦,彻底化解矛盾。因此,沙智民当起了姐弟四人的“传声筒”,挨家挨户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误会、谅解彼此的难处与无奈。同时,亲自到养老院查看环境及工作人员对老人的照顾情况。全面了解了在家照顾与在养老院的利弊后,沙智民认为各家的经济、生活状况不同,才是导致他们无法统一养老方式的关键,因此沙智民提出由四姐弟轮流每人照顾三个月,在各自照顾期间自行决定如何赡养的变通方式。
在沙智民帮助疏通心结的基础上,姐弟四人终于理解了彼此的想法和各自家庭的困难,不再认为那是推脱不想赡养母亲的借口,于是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