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记者王海锋实习记者刘震通讯员贾吉振
在千里淮河源头,有这样一名法官:16年间执结1500余起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被投诉;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授予南阳市首届“十佳法官”、南阳市“百优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他就是桐柏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郑伟。
工作讲拼劲,当事人说他是“拼命三郎”
执行一线对抗性强,风险性大。面对金钱、权势、威胁等考验,郑伟始终坚守着法官的气节和勇气,不畏艰险,敢于碰硬。
“你真是个‘拼命三郎’,不就几千块钱吗?撵这么紧,我是服你了!”被执行人穆某气喘吁吁地对郑伟说。家住桐柏县淮源镇的穆某因琐事将邻居打成轻微伤,被法院判决赔偿8000余元。之后,穆某软磨硬抗,费尽心机逃避执行。郑伟处处留心,不放过任何线索,一次办案途中路过某工地时和穆某不期而遇。心虚的穆某翻越围墙往河边跑去,郑伟见状,一口气追出两公里。最终,穆某累瘫在河岸上,乖乖地履行了义务。
在执行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时,被执行人闫某的哥哥挥舞棍棒阻挠执行,扬言再靠近就把藏獒放出来。郑伟挺身上前,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斥责。闫某的哥哥一看耍赖不管用,当即放下棍棒,劝说弟弟履行了义务。
办案靠韧劲,同事们赞他是“办案能手”
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对案件执行至关重要。在查控财产上,郑伟有着一股子“韧劲”,咬定线索不放松,穷尽手段不放弃,久久为功,攻坚克难。
南阳市某建设公司与某商贸公司合作开发桐柏县某住宅小区,其中部分项目转包给湖北省云梦县某建筑公司施工。2015年工程竣工,因拖欠工程款880万余元,某建设公司和某商贸公司被某建筑公司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其向原告支付工程款883万元。执行立案后,承办该案的郑伟发现某建设公司已经搬离,去向不明。某商贸公司面对执行千方百计隐匿资产,存款、房产均不在公司负责人名下。
此后,郑伟多次往返于郑州市、南阳市和桐柏县之间,查询两家公司的工商登记、财务纳税、银行资金流动等信息。经多方查控,他终于在郑州某银行查到两家公司的对公账户,并在省高院的协调下,第一时间实施冻结。某商贸公司最终找到法院,提出先期支付50万元,剩余款项分期履行。某建设公司投资建设的98套房产,在2017年6月6日通过司法拍卖平台被拍卖,成交额870余万元。案件得以顺利执行。
为民有亲劲,老百姓夸他是“良心法官”
执行过程中,郑伟讲究情、理、法相融,因案制宜,寻求突破口。
“如果不把化解矛盾贯穿执行始终,即使案子结了,也只能是半拉子工程。”这是郑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城关镇的孟某被三轮车撞倒受伤,事发后,三轮车主周某携妻女外出打工。孟某起诉后,法院缺席判决周某赔偿孟某各项损失共计4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周某一直外出躲避,其父母也不愿配合。眼看执行陷入僵局,郑伟想到了让两家“互访”的方法。
郑伟把孟某带到周家见识周家生活的困境,再把周父拉到孟家了解孟某的病痛。通过“互访”,并非责任义务主体的周父拿出2.5万元,让孟某先行治病,并承诺余下的钱会继续想办法筹措。周父的举动感动了孟某,孟某主动表示愿意放弃部分执行款,该案件圆满执结。良好的执行效果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大家都夸他是个“良心法官”。
他柔情执行,让当事人在面对一纸文书时,既深深地敬畏法律,又能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他满怀法治理想,铆足“三股劲”,爱岗敬业,赤胆忠诚,努力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神圣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执行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