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0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在“豫法阳光”微博拓展座谈会上没有点名的提到了一位带尿不湿审案的法官,未曾想到这个话题竟然很快就引来了诸多网友的持续关注,针对座谈会上提到的那位“尿不湿法官”,网友们各持一词,有夸赞的也有质疑的,在众多质疑声中,大多数网友不理解法官在审案期间为什么要戴尿不湿,如果需要上厕所解决个人内急问题,是完全可以休庭的,甚至还有人说,法官戴尿不湿审案分明就是在作秀。
一时之间,一场关于“尿不湿法官”作秀之争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据悉,这起事件中提到的法官原系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位刘姓庭长,一向都秉承低调处事的他现已退休,在当地,他戴尿不湿审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同事们的印象中,刘庭长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尤其怕冷,“每年夏天天气热得不行,刘庭长有时候甚至还穿着秋裤”;“他长期吃药,但从未住过院,坚持在一线”......就是这样一位带病坚持工作的好法官,却被人戏称为“尿不湿法官”,一直都不想成为“焦点”的他,这一次竟也难逃“一夜成名”了。
实质上,我们姑且抛开其他因素不说,单单就戴不戴尿不湿这个话题而言,这原本就是属于个人自己的事儿,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和别人没有一丝关系。对于一个人民法官而言,在工作期间,唯有认真履行法官义务、坚持秉公办案,努力尽心将司法工作做好,才算完成了职业使命,至于在审案期间是否戴了尿不湿,就完全属于个人生活需要了,就像一位歌手在舞台上唱歌需要麦克风一样。
一位法官带着尿不湿审案,就自身身体状况而言,一定是有着难言之隐的,更何况,就算是一位身体健壮的法官,在面临一桩需要数小时去完成的审判任务,处于对审案连续性和严谨性考虑,戴上尿不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公诉人、被告、律师及旁听人员的一种尊重。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个人行为,这种行为并没有对社会、司法工作造成任何负面后果,那么我们为什么偏偏要质疑“尿不湿法官”的种种不是,为什么还要给人戴上“作秀”的帽子呢?这样对待一名退休的法官,分明就是第二次伤害,事实面前,我们又何必非要这样苛刻呢?
纵观广大网友对“尿不湿法官”的一些质疑,无外乎就是这位法官戴尿不湿的原因和出发点。大多数质疑者认为,法官在审案期间若是需要上厕所,是可以休庭的,任何工作都能够谅解人体生理的某种正常需要。然而,我们同样还看到一些质疑者反映,法官在审案过程中突然休庭上厕所,势必会影响庭审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在能够克服人体生理需要的前提下,法官是有责任维护司法尊严的。
其实,在现实司法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法官选择“控制饮食,早晨起床后不喝水”等措施来进行生理控制。而法官选择戴上尿不湿审案,也是无奈之举,通过这样的办法来解决不去厕所的问题,只能说是在特定场合下一种人性的尴尬,怎么可以说成是在“作秀”呢?试问,这些无奈的法官们又是“秀”给谁看呢?
我们不妨再回到此次事件的背景上去看看,这位“尿不湿法官”是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在一次微博拓展座谈会上提到的,况且是在当事人退休后以不点名的方式提出的,若是有人非要说这是在作秀,它又有什么意义?这场“秀”又展现了什么?
凭心而论,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网友出来质疑此事,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源于大家对整个事实的不了解,其中也不乏一部分仇官心理在作祟。再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任何工作都存在着“隔行如隔山”,作为普通人,又怎么能够真正走入法官们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试想一下,如果一名法官在庭审过程中因个人问题而休庭的话,就必须得清空所有的庭审参与人员,这样就中断了正常庭审的严肃性和一贯性,在能够杜绝上述问题发生的前提下,法官戴上尿不湿审案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事实上,我们更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如何去解决类似“审判长在审案中途的生理问题以及法官审判重大案件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之间的矛盾”。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理性的去看待这位“尿不湿法官”的所作所为,当我们摘掉所有笼罩在眼前的有色镜片后,我们看到这位法官的尴尬之举不单单只是因为他非常的敬业,他是在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保持审案的连续性。至少他在审案的过程中,是极不愿意因为个人原因而影响庭审效率的。基于此,我们无论如何都得向这位人民的好法官致敬。